發布時間:2023-08-18 作者:霍爾辛赫煤業 李俊杰 瀏覽次數:
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增大,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和重要保障,修舊利廢,物盡其用,使各種物資設備得到充分利用,才能實現物資高效精益化管理,全方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在霍爾辛赫煤業打造“匠心先鋒”品牌的機電黨支部有這樣一群人,面對井下的各種待修設備、零件,秉承精益化管理理念,集思廣益、開動腦筋,用勤勞的雙手維修改造各種設備及零件,他們就是機修廠車間的精益工匠師傅。2023年上半年,工匠師傅們開展了106次大小設備自主內修,自主研發了6臺新型大小檢修設備,為公司大幅降低了外修成本,逐漸成為公司的能工巧匠、“機修大神”。
匠心先鋒 攻堅克難
走進霍爾辛赫煤業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大門,這是霍爾辛赫煤業機修廠的工匠師傅們,利用井下廢舊鋼管,在公司領導的精心設計及安排部署下,在機修廠電焊班同志們帶頭奮斗實干下,不論嚴寒酷暑,不論風吹日曬,爭分奪秒歷經200多天日夜奮戰,自制、安裝的鋼鐵大門。
霍爾辛赫煤業機修廠廠長崔玉清說:“為了呈現美觀、宏偉的效果,在籌建之初,公司領導帶領機修廠的工匠師傅們實地考察,多方溝通對大門進行籌建、規劃。”在此之前,工匠師傅們從未接觸過相關工作,對籌建一座鋼鐵大門存在著畏難情緒,但是大家本著“用精益的方法完成創新的工作”的原則,攻堅克難,從最基本的“選材”“打膠”“裁板”“美縫”學起,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,成功把這座鋼鐵大門建了起來。
這些奮斗實干的工匠師傅們被大家戲稱為“鋼鐵大俠”,如果說降本增效是精益化工作的目的,那無私奉獻、堅持不懈則是精益創新不可缺少的品質。這些工匠師傅們有著鋼鐵一樣的意志,鋼鐵一樣過硬的技術,為霍爾辛赫煤業精益化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精益維修 改造廢舊設備
煤礦井下在生產過程中,難免有電器設備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問題,而機修廠就成了這些待修設備的最終落腳地。從綜采一隊回收升井的一臺525減速機,機修廠的工匠師傅們拆解檢查后發現其一軸磨損,一般情況下,這種設備已經無法維修,但是工匠師傅們始終不愿意放棄。在大家的商討研究后認為,可以通過對其軸焊接后再進行切削加工處理使其滿足正常使用要求。
有了思路說干就干,機修廠的工匠師傅們開始對原尺寸120mm經磨損變為117mm的軸進行精心焊補,由車工對其精準車削,待其尺寸達到了原120 mm之后,安裝回原減速機,經通電試驗,減速機運轉正常??吹阶约河H手維修的設備,工匠師傅們臉上露出了笑容,這種笑容蘊含著太多的喜悅,不僅僅是工匠師傅們攻堅克難后的喜悅,更是一種破除艱難的成功感、滿足感、榮譽感。
不僅如此,工匠師傅們根據待修設備的特性,集思廣益,開動腦筋,根據實際需求,發明創造了新型維修設備。例如液壓拆柱機——“推移千斤”。長期工作在潮濕惡劣的井下環境中,千斤頂密封蓋銹蝕,人工拆卸該頂蓋時非常困難,為了解決維修推移千斤過程中遇到的拆卸困難,機修廠自主研制了液壓拆柱機。經過數月的試用、改進,液壓拆柱機在維修推移千斤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這些僅僅是工匠師傅們維修、發明創造的一角,工匠師傅們秉承著“精益創新”的思維理念,踐行著“精益維修”的艱巨使命,為霍爾辛赫煤業精益化管理走深走實做貢獻。
廢舊利用 打造文化精品
在霍爾辛赫煤業小廣場,花團錦簇,各種企業文化標語佇立在草叢間,企業人文環境濃郁,文化韻味濃厚。有一處“鹿鹿平安”的鐵藝花盆非常顯眼,其實這是機修廠工匠師傅們在公司領導的帶領和設計下,利用廢舊邊角料鑄造的杰作。
機修廠的電焊班班長王飛告訴記者:“機修廠的工匠師傅們秉承廢舊物品“變廢為寶”的精益思維理念。利用技術手段通過整形、切削、加工制作、打磨、噴漆處理等修舊利廢、讓廢舊設施發揮最大效用,鑄造了這個鐵藝平臺,寓意企業花團錦簇、路路平安?!?/span>
機修廠的工匠師傅們通過日常收集邊角料為再次利用做好“后勤保障”工作,這樣既能及時清理場地結余邊角廢料,又能滿足不同工作中的需求,真正做到量才使用。工匠師傅們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,為公司節支降耗,默默無聞,無私奉獻,推進公司精益化管理工作奉獻著自身的光和熱。
這些樸實無華、默默奉獻的工匠師傅們,用奮斗實干、勇毅前行的姿態演繹著最美的幸福與快樂,用他們的勤勞和汗水譜寫出了新焦煤奮斗者最美的樂章。